观灯行

新年半月雨不歇,连巷春泥马蹄没。
差池已过赏灯时,金尊玉管花空发。
娄东刺史趁新晴,特促然灯照夜明。
珠箔舞残初见月,红窗歌转乍闻莺。
六街九陌灯光晓,海城今夜春生早。
不是官衙恣宴游,为民预祝秋成好。
对景翻教忆去年,此时听雨正高眠。
华灯却掩春宵寂,谁道秋来更可怜。
九月十月风雨恶,到处田畴尽萧索。
卖男鬻舍仅供粮,那有馀钱更行乐?
闻说言官特疏求,减租诏下可无愁。
不辞彻夜笙歌沸,及此风光乐未休。
乐事无多忧转续,书生迂愿何时足。
乞取蟠螭玉九枝,携来遍照流亡屋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对比鲜明的社会图景,通过元宵灯会的热闹反衬百姓疾苦,语言平实却充满力量。

前八句先写背景:连绵春雨耽误了元宵赏灯,直到天晴后官员才补办灯会。这里用"金尊玉管"(贵重酒器乐器)和"珠箔红窗"(华丽装饰)渲染出奢华场景,官员美其名曰"为民祈秋收",实则借机享乐。

中间八句突然转折:去年此时百姓在雨中艰难度日,九十月又遭灾荒,人们卖儿卖房只为活命,哪有钱玩乐?这里"卖男鬻舍"四个字触目惊心,与前面灯会的奢靡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八句更显讽刺:听说朝廷下了减租诏书,官员们就彻夜狂欢。但诗人清醒指出"乐事无多忧转续"——百姓苦难不会因此结束。最震撼的是结尾两句:诗人希望把灯会上那些华丽的蟠螭灯(龙形灯饰),拿去照亮流离失所者的破屋。这个想象既浪漫又尖锐,像一记耳光打在那些只顾享乐的官员脸上。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对比讲故事:一边是灯火辉煌,一边是卖儿卖女,画面自己会说话 2. 讽刺藏得巧:表面写"官员为民祈福",实际在说"你们真会找借口玩乐" 3. 结尾有温度:当别人都在狂欢,诗人却惦记着受苦的人,这种关怀让诗歌有了灵魂

这种写法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当我们在节日狂欢时,是否也有人在黑暗中挣扎?诗人七百年前发出的质问,至今仍在回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