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沿牒京口忆西湖寒食出游见寄二首 其一

乞得湖山养病身,花时曾共忆行春。
嘤鸣幽鸟还迁木,觱沸清泉复采芹。
皂盖寻芳丘有李,綵楼观戏巷无人。
锦袍公子归何晚,独念沟中菜色民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在养病期间回忆与友人苏轼(子瞻)一起游西湖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前四句写养病生活:作者因病退居湖山之间,春暖花开时不禁想起昔日与友人同游西湖的快乐时光。他听到鸟儿在树间欢鸣,看到清澈的泉水边有人采摘野菜,这些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让他感到慰藉。

中间两句回忆往事:用"皂盖"(黑色车盖,指官员的车驾)和"綵楼"(彩饰的楼阁)两个意象,生动再现了当年他们像寻访隐士一样探访李花盛开的山丘,在空荡的街巷里登楼看戏的闲适生活。

最后两句情感转折:先以"锦袍公子"(指苏轼)迟迟未归引出思念,但更让人揪心的是那些面黄肌瘦的贫苦百姓。这种从个人享乐到心系民生的转变,体现了古代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全诗妙在将个人情趣与社会关怀自然融合:前六句用明快的笔调写湖山之美、游春之乐,最后笔锋一转,在鲜明的对比中突显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让诗作在清新雅致之余更显思想深度。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