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

神功不可限,未见常疑无。
扪天倒明玉,蔽地泻隋珠。
疾耸犹马奔,熟视如虹趋。
丹壁似绣被,翠磴类罗襦。
前瞻真刻削,旁观复盘纡。
斑驳生虎纹,参差出龙须。
金䔲照石洞,木兰润仙衢。
琴君入钓鲤,叶令去乘凫。
客心胜奔电,为此忽踟蹰。
依依明月道,望望白云隅。
岁寒方负载,筑室请于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神奇壮丽的石门山,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震撼之美。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六句用"神功"总领全山奇景,说这座山像是天神用超凡力量创造的。诗人用"倒明玉""泻隋珠"形容山间瀑布,像倒悬的玉石和滚落的珍珠;又用"马奔""虹趋"描写山势,时而如骏马奔腾般陡峭,时而如彩虹流动般蜿蜒。

中间八句细致刻画山体细节:红色的岩壁像绣花锦被,青翠的石阶似丝绸罗裙;从正面看像刀削般险峻,侧面看又曲折回旋。岩石纹理如虎斑龙须,山洞里金光闪烁,山路被木兰花香浸润。这里用"绣被""罗襦"等生活化的比喻,把坚硬的山石变得柔软可感。

最后八句转入抒情。诗人联想到仙人故事(琴高乘鲤、叶公好龙),突然感到人生短暂如闪电,萌生隐居之意。望着明月白云,他决定在这岁寒时节筑屋定居。结尾的"负载"二字很妙,既指背负行囊,也暗含承载人生重担的深意。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静态山水写得充满动感:瀑布在奔流,山势在奔跑,连岩石都像有生命般长出虎纹龙须。诗人通过丰富的联想(从珠宝绸缎到神话传说),把一座普通山峰变成了充满仙气的神奇世界,最终引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将自然景观人格化、神话化的写法,正是中国山水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