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游览茅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是作者自谦:我平时不擅长写诗,只是仰慕古人的高洁品格。我的心与大道相通,行为也与众不同。这里透露出作者清高脱俗的个性。
中间六句描写茅山景色:这座山就在人间,但神奇的事迹早有传闻。远看一座高峰耸立,近看则是千山万壑。冬天春天都有茂盛的草木,早晚常有美丽的云霞。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茅山既雄伟又秀美的自然风光。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我这一走不知要去多远,只看到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这里既有对美景的留恋,也暗含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作者通过简单的山水描写,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哲理。诗中"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这样的对仗句,既形象又富有哲理,是值得品味的佳句。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