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一半儿
题情
鸦翎般水鬓似刀裁,水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鬅松一半儿歪。书来和泪怕开缄,又不归来空再三,这样病儿谁惯耽?越恁瘦岩岩,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将来书信手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撏一半儿烧!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散曲用直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陷入相思的少女形象,展现了爱情中的甜蜜与煎熬。
第一段写少女纠结的梳妆场景。她乌黑的鬓发像刀裁般整齐,额头上贴着芙蓉花钿,明明懒得梳妆又怕母亲察觉,只好勉强插上金钗。结果发型半松半歪,活画出她心不在焉的样子——表面在梳头,心思早飞到了情郎身上。
第二段聚焦收到书信时的矛盾心理。她含着眼泪不敢拆信,因为对方总说回来却一次次爽约。"这样相思病谁受得了?"一句直接道出少女的怨恼。身体越来越瘦,心里却一边怨他一边想他,这种又爱又恨的微妙心理被"一半儿增添一半儿减"巧妙呈现。
第三段刻画读信时的焦灼。她小心翼翼捏着信纸,在灯下反复辨认潦草的字迹。越看越心急,气得把信纸一半撕扯一半烧掉,这个动作细节把恋爱中患得患失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段写离别后的憔悴。华贵衣裳变得宽松,容颜日渐憔悴,只有衣袖知道流了多少泪。盼着重逢,可眼泪刚擦干又流下来,"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这个比喻,把等待的煎熬化作可视的泪痕。
全篇像一组连环画,通过梳妆、读信、流泪等生活片段,用"一半儿...一半儿..."的重复句式,把恋爱中少女又嗔又喜、忽怨忽爱的复杂心理拆解成具体可感的画面。最妙的是始终带着活泼俏皮的口吻,让相思之苦也透着甜蜜,展现了元代散曲特有的生活气息。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