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诗十首 其四

名与身孰亲。哀哉世俗狥荣。驰骛竭力丧精。得失相纷忧惊。自贪勤苦不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问题:名声和生命本身,到底哪个更重要?

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上很多人盲目追求虚名("狥荣"就是追逐虚荣的意思),像无头苍蝇一样拼命奔波("驰骛"形容忙乱奔走的样子),结果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这种追逐让生活充满得失计较,整天担惊受怕,反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最讽刺的是,这种痛苦其实是自找的("自贪"),就像自己主动跳进火坑还拼命加柴。诗人用"哀哉"这个感叹词,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惋惜和批判。

简单来说,这首诗告诉我们: 1. 生命比虚名重要得多 2. 盲目追求名声只会让人身心俱疲 3. 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安宁,而不是外界的认可

就像现代人为了"人设"活得太累,两千年前的诗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他提醒我们:别被社会上的成功标准绑架,活得踏实自在才是真本事。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