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书院的宁静画面,展现了读书人清雅淡泊的生活情趣。
开头两句写秋夜书房的清爽宜人:秋天的书斋里,简单铺着被褥,却格外清净;突然看到窗外明亮的秋光,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用"泼眼明"形容秋光的清亮,就像水泼到眼前一样鲜明。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勾勒出书院夜景:月光透过窗帘,像碎玉一样洒落在地;床头萤火虫的微光,仿佛代替了长明的灯盏。诗人虽然嫌弃秋虫的鸣叫太吵闹,但更爱听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这里把萤火虫比作灯盏,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好的教育者总是被留下来继续授课,朝廷的恩典也不允许他轻易卸任。透露出诗人虽然向往归隐,但仍坚守教育岗位的责任感。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通过月光、萤火、虫鸣、书声这些日常景物,营造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秋夜,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安贫乐道、诲人不倦的精神境界。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