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靖节归去来图

摇摇轻舟,暧暧故里。
陶翁归来,僮仆咸喜。
柔橹将停,长缆斯理。
迎候者谁,曰维五子。
舒宣前拜,继以阿端。
雍佟傍门,翟氏整冠。
家人相见,孰云寡欢。
督邮何人,县令何官。
治我三径,谢彼五斗。
束带则难,荷锄何有。
力耕虽劳,赖有浊酒。
一杯对持,田父我友。
岁荒乞食,翁则不贫。
荜门柴车,素琴葛巾。
孤松可抚,高柳可薪。
佳菊可采,幽兰可纫。
使翁乏此,中亦自乐。
乐夫天命,而无愧怍。
白云遥遥,怀古有作。
班庐既返,斯语自昨。
两晋文章,惟归来篇。
画史运笔,丹青乃传。
王室终燬,相门独全。
荆轲之咏,又孰传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陶靖节归去来图》用生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经典场景,传递了自由洒脱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家人相见")像电影开场镜头:小船摇摇晃晃靠近故乡,家里僮仆都欢天喜地出来迎接。五个孩子各有特点——有的恭敬行礼,有的活泼可爱,有的安静站在门边,妻子忙着整理衣冠。这些细节让千年前的归家场景变得特别真实温暖。

第二部分("督邮何人"到"田父我友")解释了陶渊明辞职的原因:他宁愿打理自家小院也不愿为五斗米向权贵弯腰。虽然种地辛苦,但有自酿的浊酒解乏,还能和乡亲们把酒言欢,这种简单生活比当官自在多了。

第三部分("岁荒乞食"到最后)升华了主题:即使遇到荒年吃不上饭,陶渊明精神上依然富有。破木门、旧柴车、素琴和头巾,加上门前的松树、柳枝、菊花和兰花,这些寻常事物在他眼中都是宝贝。最后点明:正是这种"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让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成为千古名篇,连画家都忍不住用画笔来传颂。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日常生活的细节(比如孩子迎接、喝酒种地)代替大道理,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地位财富,而在于内心自由。就像今天很多人向往的"逃离996,回农村种地"一样,陶渊明早在1600年前就活出了这种理想生活的样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