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折桂令》描绘了一幅春日乘船游玩的惬意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文人雅兴。
开篇用"挂轻帆"三个字就勾勒出春水泛舟的轻盈感,沿着潞河顺流而下直达扬州,两岸烟花烂漫,仿佛置身流动的画卷中。诗人特意用"第二泉"、"第三船"、"第四桥"这样具体的数字标记,就像现代人打卡网红景点一样,记录着旅途中的精彩坐标。
中段写船上宴饮的欢乐场景:叫来十五岁的歌女对饮,点上两三支红蜡烛玩藏钩游戏(类似猜物赌酒的古时游戏)。这里用"青蛾"形容少女的黛眉,"红蜡"映照宴席,色彩明快,寥寥几笔就让人仿佛听到船上的欢声笑语。
结尾笔锋一转,突然说"归去来休",看似要结束欢乐,实则用"老子尊前,最爱歌喉"的直白口语,道出老顽童般的真性情——酒杯前最爱的还是这歌舞升平的快活时光。全诗就像一段随手记录的旅行Vlog,既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浪漫,又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把古代文人的享乐生活写得鲜活有趣。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