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纪乱

承平盗贼起,丧乱降自天。荼毒恣两道,兵戈浩相缠。

此邦祸最酷,贱子忍具言。朝廷讨乱初,谁任主将权。

辎重道閒来,隐隐何阗阗。殿前尽貔虎,所向当无坚。

组练照川明,戈戟耀日鲜。父老当时言,此贼不容吞。

军兴法律在,进退非得专。奈何忽舍去,屯垒随之迁。

留兵不五百,当贼逾数千。英英胡将军,策马奋独先。

出入突且击,势绝飘风旋。杀贼不知数,尸骸相叠穿。

谁谓散复来,其徒奈实繁。须臾塞城郭,合沓迷妖氛。

将军怒一呼,誓死报国恩。拔剑复入阵,鼓声俄不闻。

哀哉失壮士,白日为之昏。嗟彼城中人,欲生无由缘。

连头受屠戮,赤族罹祸冤。妻孥悉驱虏,道路号相牵。

或有小失意,性命无由全。言语方出口,腰领已不连。

婉婉闺中女,未尝窥户边。白刃斥之去,不许暂稽延。

回头顾父母,父母安敢怜。所掠靡孑遗,囊担无虚肩。

衣冠困奴隶,怒骂仍笞鞭。又有脱锋刃,多化为鱼鼋。

途穷势复迫,忽若忘重渊。仓卒所传误,投身空弃捐。

婴儿或在抱,粉黛犹俨然。沙碛腥人肠,衔啄集乌鸢。

呜呼彼苍天,念此胡罪愆。比者因乱定,南归经旧廛。

岂徒人民非,莫辨陌与阡。所见但荆棘,狐狸对我蹲。

坡陁流血地,靡靡生寒烟。城头遇老翁,行泪为余论。

云贼破城时,贼初攻南门。大军血战久,家得扶我奔。

所免有万计,皆我胡君恩。不然尽鱼肉,遗黎何有焉。

语罢复呜咽,余亦涕泗涟。军旅苦转输,饥馑仍荐臻。

疮痍莽未复,千里惟空村。白骨不知谁,无人为招魂。

四郊实多此,仁者宜恻然。近喜大告捷,所俘悉已还。

凶渠戮庙社,党类归之田。当知釜中鱼,贷尔喘息悬。

胡为迭恃险,高垒犹山巅。蛮獠本异性,土风来有年。

力屈势暂伏,乞降非恶悛。胁从固罔治,群丑岂尽原。

反覆恐难料,安危仗诸贤。此师不再举,乘时须勉旃。

国家刑罚在,庙算必不偏。感时须发白,忧国空拳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平民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我用几个关键词帮你理解:

1. 战争爆发 开头说太平日子突然被打破,盗贼(指叛军)和官兵混战,百姓遭殃。诗人用"荼毒""尸骸相叠"等词直接呈现血腥场面,就像电影里的战争特写镜头。

2. 将军悲歌 胡将军带兵抗敌的段落最震撼:他带着少量士兵勇猛杀敌,但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白日为之昏"这句用天色变暗来烘托悲壮,类似《三国演义》里名将战死时的天地同悲。

3. 百姓惨状 中间大段描写平民遭遇:少女被掳走时父母不敢阻拦,婴儿尸体旁还留着母亲的化妆品,乌鸦啄食尸体...这些细节像纪录片镜头,比死亡数字更触目惊心。尤其"腰领已不连"(脑袋搬家)的描写,堪比现代战争片中的暴力画面。

4. 战后废墟 诗人战后重回故乡,看到的是长满荆棘的街道、蹲在废墟上的狐狸。老翁的哭诉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若不是胡将军抵抗,全城人都会死光。这说明在乱世中,英雄的牺牲直接关系普通人的存亡。

5. 深刻反思 最后提醒统治者:光靠武力镇压不行,要解决蛮族叛乱的根本问题("蛮獠本异性"指文化差异)。就像现代国际冲突,军事胜利后更需要文化融合与政策安抚。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不像官方史书只记录胜负,而是用"摄像头"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战火中真实的人间惨剧。其中将军的勇武、平民的无助、战后废墟的凄凉,共同构成了一幅古代版的《战争与和平》。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反战的深刻寓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