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四首 其三

楼上仙衣捲薄罗,楼前春暖杏花多。
凤箫最好吹明月,惟有萧郎自教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楼阁中的浪漫画面,充满音乐与花香交织的柔情。

前两句"楼上仙衣捲薄罗,楼前春暖杏花多"像电影镜头:楼上女子轻薄的纱衣随风飘动,楼下杏花在暖阳中开得正盛。这里用"仙衣"暗示女子的飘逸之美,而"杏花多"的繁茂与"薄罗"的轻盈形成视觉对比,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柔。

后两句"凤箫最好吹明月,惟有萧郎自教他"将场景转向夜晚:明月当空时最适合吹奏凤箫,而这支曲子只有心上人(萧郎)亲自教她演奏。这里"凤箫"象征高雅的情感交流,"明月"烘托静谧氛围,而"自教他"三个字透露出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默契,比直白说"相爱"更含蓄动人。

全诗巧妙运用"楼上/楼前"的空间对照、"春日/明月"的时间转换,通过衣物、花朵、乐器等日常物象,编织出一段欲说还休的古典爱情。最妙的是通篇没有直接写情,却让读者从飘动的衣角、绽放的杏花、月下的箫声中,感受到比直白告白更缠绵的情意。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