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宫廷景象,暗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前两句写景:晚霞中的梧桐树笼罩着薄雾,深宫大门高耸入云,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间四句用典故抒发忧思——"龙去鼎湖"暗指先帝去世,"鹤鸣华表"象征贤人远离,而"金舆""羽檄"则分别表现对朝廷权威的期待和对边境战事的忧虑。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只要忠臣勤勉尽责,国家的气运就能长存。诗人通过秋日宫廷的景物描写,委婉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忠臣的期许,展现出杜甫式的家国情怀。诗中"梧桐""阊阖"等意象典雅,"龙鹤"等典故含蓄,在萧瑟秋景中寄托着对国运的深沉思考。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