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
日光如熔金,涌上沧海流。
一朝复一朝,铸出万古愁。
大炉石破碎,世事安得休。
明月只照夜,时时如屈钩。
常娥与玉兔,捣药何所瘳。
大患不自治,更被虾蟆偷。
我思天地间,二物最取尤。
措置尚若此,细故曷用忧。
著书欲传道,未必如孔丘。
当时及後代,见薄彼耽周。
功名信难立,德行徒自修。
劳劳於我生,蔕挂同赘疣。
不如听邻笛,就其举杯瓯。
笛不烦教养,酒不烦取求。
从今醉至春,从夏醉至秋。
勿禁鸡{左犭右屯}鱼,间荐鹑雁鸠。
况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
计较无以过,试共阮籍谋。
一朝复一朝,铸出万古愁。
大炉石破碎,世事安得休。
明月只照夜,时时如屈钩。
常娥与玉兔,捣药何所瘳。
大患不自治,更被虾蟆偷。
我思天地间,二物最取尤。
措置尚若此,细故曷用忧。
著书欲传道,未必如孔丘。
当时及後代,见薄彼耽周。
功名信难立,德行徒自修。
劳劳於我生,蔕挂同赘疣。
不如听邻笛,就其举杯瓯。
笛不烦教养,酒不烦取求。
从今醉至春,从夏醉至秋。
勿禁鸡{左犭右屯}鱼,间荐鹑雁鸠。
况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
计较无以过,试共阮籍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豪放又略带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及时行乐的向往。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篇用"熔金般的日光"和"万古愁"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沉重感。太阳像熔化的金子一样每天升起,却铸造出人类永恒的忧愁,暗示人生苦短、烦恼无尽。
中间部分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对现实的无奈:月亮残缺如钩,嫦娥玉兔捣药也治不好人间疾苦;社会如同破碎的熔炉,连蟾蜍都能偷走仙药。诗人认为连天地间最神圣的日月都安排不好人间事,普通人又何必为小事烦恼?接着自嘲说写书传道不如孔子,功名难立,德行无人赏识,活着就像身上长的肉瘤一样累赘。
最后转向豁达的解决方案:不如放下执念,享受当下。提议从春醉到秋,尽情享用各种美味,特别是南方风味。最后幽默地说要学阮籍(以嗜酒著称的魏晋名士)的活法,在酒中寻找解脱。全诗在沉重中透出洒脱,用饮食之乐反衬人生之苦,展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借酒消愁"的人生态度。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