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句曲山中隐者

康乐平生爱山水,移家直入烟霞里。
一窥尘网便深藏,两以鹤书征不起。
头戴皮冠手扶策,苍苍满面风霜色。
世人欲见恐难寻,樵客相逢多不识。
卖药修琴还到城,暂来倏去谁将迎。
伯阳已信皆糟粕,季子何劳问姓名。
予亦曾知君隐处,风泉翠滴琅玕树。
不待长须更致书,明朝载酒听莺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四句用"康乐"(谢灵运)的典故,说这位隐士一生热爱山水,直接把家搬到云雾缭绕的深山里。朝廷两次下诏书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可见其淡泊名利的品格。

中间八句具体描写隐士的外貌和生活。他头戴皮帽、手拄竹杖,脸上布满风霜痕迹。普通人想见他很难,连樵夫都认不出他。他偶尔会进城卖药、修琴,但总是来去匆匆。这里用"伯阳"(老子)和"季子"(苏秦)的典故,说隐士连老子的学说都看作糟粕,更不屑于像苏秦那样追求功名。

最后四句诗人表达对隐士的仰慕。诗人说自己知道隐士住在哪里,那里有青翠的竹林和叮咚的山泉。他等不及派人送信,决定明天就带着酒去拜访,在黄莺的歌声中与隐士畅谈。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隐士形象,不是概念化的描写 2. 通过"皮冠""风霜色"等细节让形象更真实 3. 用对比手法(世人难见/诗人熟知)突出隐士的神秘 4. 结尾"载酒听莺"的想象充满生活情趣 5. 表达了现代人依然向往的洒脱生活态度

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隐居生活的美好,这正是古典诗词"不言而喻"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