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一作水,又作越)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一作泉,又作松)声连(一作恋)翠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写山寺幽静的景色的诗,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的魅力。

诗的第一句“山头禅室挂僧衣”,描述的是山寺的景象。山寺建在高山上,山上的禅室挂着僧侣的衣物,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这里可能是在描绘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修行环境。

第二句“窗外无人溪鸟飞”,诗人将目光转向窗外,窗外静悄悄的,只有溪鸟在飞翔。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诗人将时间推移到黄昏时分,自己正在下山途中。这个时刻,黄昏的光线照射在山林间,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受。

最后一句“却听钟声连翠微”,诗人突然听到钟声的响起,这声音仿佛来自远处的翠微之中,给人一种深远、空灵的感觉。钟声通常与寺庙、修行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钟声可能是在引导人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幽静景色和钟声的深远意境,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的钟声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引导人们去关注内心的修行和提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神秘的美的境界,让人感受到诗歌的精髓和魅力。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