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除夕柬节和

蜀国逢春把酒杯,中原翘首已蒿莱。
一年君夕君当守,万里此行春又回。
江水何尝流恨去,梅花犹自带愁开。
不闻箫鼓辞残岁,猎猎长风画角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蜀地(今四川一带)过除夕时的复杂心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时空对比的孤独感 开头"蜀国逢春把酒杯"看似热闹,但"中原翘首已蒿莱"立刻转折——作者在蜀地喝酒迎春时,心里却惦记着已经荒芜的中原故乡。一近一远,用空间距离强化了节日里的思乡之情。

2. 时间带来的矛盾感 "一年君夕君当守"说除夕本该团圆守岁,但"万里此行春又回"却揭示自己漂泊万里。春节本应喜庆,但"春又回"三个字反而透着年年漂泊的无奈。

3. 景物描写的情绪投射 "江水何尝流恨去"用拟人手法说江水带不走愁绪,"梅花犹自带愁开"更绝——连象征坚韧的梅花都带着忧愁开放。这些景物其实都是作者内心愁绪的写照。

4. 声音描写的凄凉感 最后两句用声音强化氛围:本该有热闹的辞岁箫鼓声,现实中却只有"猎猎长风"和哀伤的号角声。这种声音的缺失与替代,让孤独感更加强烈。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春节的热闹反衬漂泊的凄凉。作者没有直接哭诉多么想家,而是用"本该...却..."的对比(该团圆却在异乡,该喜庆却听见哀音),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孤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白抒情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