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香斋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译文及注释

每觉西斋(zhāi)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每次都觉得西斋的风景是最幽静的,会让我不知道自己身居古代诸侯的官位。
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潮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手执一樽美酒,临风赏月,没有俗事烦心,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
一尊:一杯。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shù)寒流。
纯静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古籍,这种美好的感觉疑似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
香炉:香炉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每次都觉得西斋的风景是最幽静的,会让我不知道自己身居古代诸侯的官位。
手执一樽美酒,临风赏月,没有俗事烦心,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
纯静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古籍,这种美好的感觉疑似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

注释
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潮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一尊:一杯。
香炉:香炉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书斋中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展现了超脱公务、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

开头两句写书斋环境清幽,让人几乎忘记自己官员的身份。"古诸侯"的比喻暗示作者虽为官却向往隐士生活。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展现这种闲适:一边饮酒赏景,一边欣慰百姓丰收;看云水听鸟鸣,用清冽的溪水洗耳,这些自然景物都在洗涤心灵。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静心读书时,仿佛置身香炉峰顶(庐山著名景点),暗喻读书能让人达到精神上的超然境界。全诗通过书斋生活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表达了"忙里偷闲"的生活智慧——公务之余保持心灵宁静,在寻常生活中寻找诗意。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