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国号歌(乙丑)
盘古辟鸿荒,天地人三皇。
有巢燧人起,伏羲造书契。
女娲暨共工,无怀继神农。
轩辕后颛顼,相传至帝喾。
唐虞及夏商,周历八百长。
秦亡西东汉,争鼎三国判。
晋宋齐梁陈,与隋六朝成。
北魏齐周递,唐终为五季。
梁唐晋汉周,宋末辽金侔。
自元迄有明,一统归大清。
有巢燧人起,伏羲造书契。
女娲暨共工,无怀继神农。
轩辕后颛顼,相传至帝喾。
唐虞及夏商,周历八百长。
秦亡西东汉,争鼎三国判。
晋宋齐梁陈,与隋六朝成。
北魏齐周递,唐终为五季。
梁唐晋汉周,宋末辽金侔。
自元迄有明,一统归大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历代国号歌》用简单押韵的句子,把中国从神话时代到清朝的朝代更替串成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它的魅力在于用最少的字讲最长的历史,像一份浓缩版的历史年表。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神话开篇(盘古到帝喾) 用"盘古开天"这个中国人熟悉的开头,快速带过三皇五帝时期。提到的有巢氏(教人盖房子)、燧人氏(发明用火)、伏羲(创造文字)都是中华文明起源的符号,女娲补天、共工撞山这些神话故事也藏在里面。
2. 王朝接力赛(夏朝到宋朝) 这里像报菜名一样列出各个朝代,但藏着关键信息: - 强调周朝"八百长"(存在八百年最长) - 用"争鼎"形容三国竞争(鼎象征政权) - "六朝"指南北朝时期建康(今南京)的六个短命王朝 - "五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短政权,像快进的幻灯片
3. 大结局(元明清) 最后三句收尾很干脆,用"一统归大清"点出中国最终形成多民族统一国家。提到辽金与宋并列("侔"是平起平坐的意思),体现作者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客观记录。
这首诗的聪明之处在于: - 把复杂的朝代更替变成顺口溜,方便记忆 - 每个朝代选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或特点(如周朝长寿、三国争霸) - 用"递""继""传"这些动词让历史活起来,像在看接力赛 - 结尾的"一统"二字点明中国历史大势,从分裂走向统一
就像现在用"唐宋元明清"五个字记朝代一样,古人用这种歌谣帮助孩子快速建立历史框架。虽然省略了细节,但抓住了中国历史最关键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