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十三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简析

这首诗是批评卢仝的追求险怪的诗风。中唐时追求险怪诗风的主要是韩孟诗派。韩愈的诗风的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景物;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怪幻诡谲的构思,创造匪夷所思的形象;以文为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卢仝受到韩愈的影响,诗作过于好奇逞怪。元好问否定了这种诗歌风格,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吐槽当时的文坛风气,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

第一句说"自古以来写文章都有正道可走"——暗指现在的人却偏要走歪路。第二句点名批评一个叫"玉川子卢仝"的诗人,说他写诗太放飞自我(卢仝是唐代爱写诡异风格的诗鬼)。后两句更狠:说现在的人就像不识货的瞎子,把正经书法当垃圾,反而带着年轻人学鬼画符——把那些故作玄虚、标新立异的烂文章当宝贝。

全诗精髓在于:1.反对为了标新立异而故意写得晦涩难懂 2.讽刺盲目跟风的不良文风 3.强调好文章应该走平实自然的正道。就像现在有人批评"故意把简单道理说得云山雾罩显得高级"的现象,元好问在八百年前就在怼这种毛病了。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