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险又壮观的江边小楼景象。
诗中的"小楼"建在江边的岩石上,波浪拍打岸边时,水花都能溅到屋檐的瓦片上。这种写法生动表现了小楼与江水的近距离,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浪花拍打的声音,感受到水汽扑面而来的湿润。
后两句用劝诫的口吻说"游客不要靠着栏杆",因为脚下就是奔腾的大江。这种写法既点明了小楼的高耸位置,又暗示了凭栏远眺时可能产生的眩晕感,让人对江水的浩大和楼阁的险要产生无限想象。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浪溅瓦"和"江在下"这两个具体画面,既写出了江景的壮阔,又暗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客观描写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既危险又迷人的江边景致。
袁中道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