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江景图,用简单的语言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前两句"空江白鹭起,远树苍烟合"勾勒出开阔的江面:空旷的江面上突然飞起一只白鹭,远处树木与朦胧的烟霭融为一体。这里"空"字突出了江面的辽阔,"白鹭"的突然出现让画面有了动感,而"苍烟合"则营造出朦胧的诗意。
后两句"日落汎舟时,长天见孤塔"将时间推向黄昏:太阳西沉时,有人在江上泛舟,抬头看见辽阔天空中矗立着一座孤塔。"孤塔"的出现特别巧妙,它既是实景,又像是一个象征——既打破了画面的空旷感,又给整幅画面增添了孤独深远的韵味。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画水墨画,通过"空江""远树""长天"营造出大片的留白,再用"白鹭""孤塔"这些点睛之笔激活整个画面。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意象的选择和组合,自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略带孤寂的闲适心境。最妙的是最后出现的"孤塔",让整幅画面突然有了深度,仿佛在提醒读者:在这片广阔天地间,人也不过是一个孤独的存在。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