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 春感

月暖丝柔。正花枝,鸟语钩辀。斜桥云似粉,合涧水如油。

临风却忆少年游。閒踪迹、遍旗亭酒楼。如今也,只浅淡、眉痕相斗。

知否。人感旧。满砌蘼芜,糁绿窗清昼。记得年时,暗曾经处,深巷红栏弱柳。

飘尽杨花雨偏肥,摘来梅子春先瘦。怅风光,更消人、几遍回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首诗词名为《换巢鸾凤 春感》,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并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

首先,从词的上片来看,“月暖丝柔。正花枝,鸟语钩辀。”词人用温暖的月光、柔软的丝绸来描绘春天的温柔氛围,花儿盛开,鸟儿鸣叫,营造出一种春天的美好景象。接下来的“斜桥云似粉,合涧水如油。”则是以桥上的云和溪涧的水来进一步描绘春天的美景。然后,词人突然转换了视角,从眼前的美景回忆起少年时期游玩的情景,“临风却忆少年游。閒踪迹、遍旗亭酒楼。”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再看下片,“如今也,只浅淡、眉痕相斗。”词人回到现实,感叹如今只能看到淡淡的景色,与过去的繁华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失落感。“知否。人感旧。”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旧日时光的深深怀念。

接下来,“满砌蘼芜,糁绿窗清昼。”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蘼芜爬满了台阶,绿色铺满窗户,使白昼变得更加清新。然后,词人通过“记得年时,暗曾经处,深巷红栏弱柳。”来回忆过去的经历,那些隐藏在深巷的红栏杆旁的弱柳,可能是词人与旧日恋人或朋友的美好回忆。

最后,“飘尽杨花雨偏肥,摘来梅子春先瘦。”词人用杨花飘落和梅子成熟来象征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春天景色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深叹息。“怅风光,更消人、几遍回首。”则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对眼前景色的深深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抒发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人的情感深深融入景色之中,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深深的哀感和美感。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