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堂乐章。羽音

葭律肇启隆冬,蘋藻攸陈飨祭。
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唐明堂乐章·羽音》是一首描述古代祭祀活动的诗歌。让我们逐句分析:

1. “葭律肇启隆冬”:这句描述了时间的开始。在古代,人们用葭律(即观察芦苇生长情况的方法)来预测和确定季节的变化。这里提到“肇启隆冬”,就是说冬天的开始已经来临。 2. “蘋藻攸陈飨祭”:这句描述了祭祀的场景。“蘋藻”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物品,代表对神灵的尊敬和崇拜。“攸陈”是陈列的意思,表示这些物品已经被精心陈列出来进行祭祀。“飨祭”则表示向神灵献上供品。 3. “黄钟既陈玉烛”:这句描述了祭祀中的音乐部分。“黄钟”是古代的一种大钟,也是音律的代称。“玉烛”是形容烛光的美丽,也暗指音乐的美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祭祀时,已经敲响了美妙的音乐。 4. “红粒方殷稔岁”:这句描述了丰收的景象。“红粒”指的是成熟的谷物,如稻米等。“方殷”是正当丰富的意思,“稔岁”则表示丰收的年份。整句诗的意思是,现在正是丰收的时候,农作物长得非常好。

整首诗以冬天的开始为背景,描述了古代祭祀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神灵的尊敬和崇拜,以及对丰收的期待。诗歌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古代祭祀的庄重和喜悦。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