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客到山中寺庙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禅意和生活趣味。
首联写访客风尘仆仆来到寺庙("梵宫"),进门就寻找观音道场("补陀踪")的痕迹,展现了对佛门清净之地的向往。一个"抖擞"动作,既拍打尘土又暗含振作精神的意味。
颔联巧妙化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典故:松树虽未苍老却已有鹤栖息,山虽不高却适合高人隐居。用"卧龙"既形容山势,又暗喻此处可遇贤士,一语双关。
颈联转到室内细节:在经书("楞岩")上寻找前人题字,枕着新缝制的纸被。这些日常片段透露出寺庙简朴却充满智慧的生活气息,新旧交替中见禅意。
尾联最有意思:访客说不用把我的题诗用纱笼保护起来(唐代王播"饭后钟"典故中,富贵后诗作被珍重保护),也别学故事里和尚等我走了才敲钟。这两句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虚名浮利的看淡,体现了超脱的心态。
全诗通过"访寺-观景-入室-题诗"四个场景,由外到内地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精神世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随意自在的生活态度——不刻意追求名声,在简单中发现深意,这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向往的境界。
赵时韶
赵时韶,魏王廷美九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曾为王伯大(留耕)客。有《孤山晚稿》,已佚。赵时韶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