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清高自守、不慕权贵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是说:我的生活态度和世俗之人完全不同,只愿与那些内心宁静淡泊的人交流。这里的"调"指的是生活格调、处世态度,"静者"指的是不追名逐利的隐士一类人。
后两句"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更有意思:虽然我常年住在京城(帝城),却从不主动去结交权贵(五侯门)。"五侯"在汉代指权贵豪门,这里用来代指达官显贵。诗人用"不识"这个词很妙,既可能是真的不认识,更可能是故意不去认识,表现出一种刻意与权贵保持距离的姿态。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立的人格:一边是热闹的京城和显赫的权贵,一边是独来独往的诗人;一边是世俗的追求,一边是内心的宁静。这种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共鸣。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很多人想说但不敢说的心里话。
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