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石巢先生

迢迢应龙驭,翼翼慈乌翔。
粲粲当门子,白华间青璋。
三五答元后,一六宗谷王。
有鸟海上来,翩翩止君堂。
羽毛日摧斥,岂不怀惨伤。
饥食孤竹根,渴饮坚冰浆。
为君好颜色,悦怿有耿光。
雄鸣三十六,比竹叶笙簧。
扶提耀朝日,一举归故乡。
来当盛明世,永言著斯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神鸟的传奇故事,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开篇(前四句)用神话意象铺陈背景:应龙(带翅膀的龙)和慈乌(孝鸟)在空中翱翔,引出"当门子"(杰出人才)像白玉和青玉般光彩夺目。这里用珍宝比喻人的高尚品格。

中间("三五答元后"至"渴饮坚冰浆")讲述神鸟的遭遇:来自远方的神鸟栖息在君子堂前,羽毛日渐凋零却坚守节操,宁可吃苦涩的竹根、喝寒冷的冰水也不妥协。这实际是借鸟喻人,表现君子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操守。

转折部分("为君好颜色"至"比竹叶笙簧")描写转机:神鸟为君子带来光彩,它高亢的鸣叫如同三十六种乐器合奏。数字"三十六"暗示圆满,比喻坚守终将获得回报。

结尾(最后四句)展现圆满结局:神鸟迎着朝阳飞向故乡,暗喻人在清明盛世终得其所。末句点明写作目的——记录这段传奇来颂扬高尚品格。

全诗通过神鸟的寓言,歌颂了三种可贵品质:面对逆境时的坚韧(吃竹根饮冰)、坚守本心的定力(不因羽毛凋零改变)、终得善果的必然(最终荣耀返乡)。诗人用"羽毛摧折却鸣声清越"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外在的困苦不会掩盖内在的光芒,坚守德行的人终将在光明时代获得认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