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在追求觉悟过程中的困惑与解脱。
开头用"千手观音"的典故打比方:就像人在黑暗中摸枕头,明明全身都能感知,却总被各种杂念驱使(奴驱婢使)。这比喻我们虽然拥有感知世界的全部能力,却常被琐碎欲望牵着鼻子走。
中间用"找牛脚印却丢了整片海"的意象,讽刺人们常执着于细枝末节(牛脚印),反而错过了更广阔的真理(大海)。在真正开悟前(转变未得时),人们总是习惯依赖旧有的认知框架(依前有依倚)。
最后用"归去来"的反复呼唤和"滔天巨浪变成尘埃"的强烈对比,突然点破:当你看破执念,再汹涌的烦恼也会变得像尘埃般微不足道。这种顿悟就像浪子回家,发现原本困扰自己的问题根本不值一提。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禅理化作"摸枕头""找牛脚印"这些生活场景,最后用巨浪变尘埃的视觉反差,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放下执念天地宽"的禅意。
释道昌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于道场寺,悟彻。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年二十三归省妙湛于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