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幽(yōu)姿(zī)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你美好的姿色得不到少年人的喜爱,默默无语只有孤独和凄凉相伴。冬来春去身世飘零,品行清高不同于世俗。
朝中措(cuò):词牌名。《宋史·乐志》入“黄钟宫”。又名为“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圆”。双调,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五句两平韵。梅:梅花。不入:得不到,不入别人的眼。幽姿:美好的姿色。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在江边月下你寄托了我多少诗情梦境,四溢的清香引起我多少离愁别恨。即便是春风浑然不知,你也曾是最先报春的使者。
任:任凭。东皇:此指司春之神,即东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美好的姿色得不到少年人的喜爱,默默无语只有孤独和凄凉相伴。冬来春去身世飘零,品行清高不同于世俗。
在江边月下你寄托了我多少诗情梦境,四溢的清香引起我多少离愁别恨。即便是春风浑然不知,你也曾是最先报春的使者。
注释
朝中措(cuò):词牌名。《宋史·乐志》入“黄钟宫”。又名为“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圆”。双调,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五句两平韵。
梅:梅花,它最高尚的品质,默默无闻、自强不息、坚强、刚毅,不向困难低头,不夸耀自己。你虽不像却敢于和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大雪抗争,直面险恶的环境,勇敢地面对挑战。
幽姿(yōu zī):美好的姿色。
不入:得不到,不入别人的眼。
任:任凭。
东皇:此指司春之神,即东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词人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曾多次用他的诗词为梅花传神写照。这首词就是词人为了赞颂梅花而写下的。
赏析
该词虽通篇不见“梅”字,却处处抓住梅花的特点着意描写。词人运用拟人化手法,借梅花以自喻,梅花与人熔为一体,把自己的身世之感,含蕴其中,寄托遥深。全词寓意深婉含蓄,余味悠长。
起句“幽姿不入少年场”,其意略同词人《卜算子·咏梅》词中的“无意苦争春”。所以“不争”、“不入”的人,为洁身自好。幽姿者,美姿也。“幽”字有沉静淡泊意味,与歌舞喧闹的“少年场”相对。此句看起来是直接书写,其实是赋与兴相结合,是赞梅,也是自赏。以下三句,转为自怜自伤。
“无语”二字是感慨当时自己的国事、身世都有不可说的地方。北方金、元厉兵秣马、虎视耽耽,而南宋朝廷,主和议者多,主战者少。一般权贵只知追名逐利,求田问舍。国事如此,夫复何言。从词人身世来说,虽然具体背景不知道,但显然未受重用。既肯定身为“幽姿”,理应洁身自好,清贫且有自己的操守,和世俗之人不同,做一个佳人高士,大部分都是这样。然而词人用事心切,耐不住寂寞,既不愿意和奸诈小人所苟同,但是僻处一隅词人又不免不了感伤一番,这种矛盾心情,词人也说不出口。故才会说“飘零身世”、“冷淡心肠”。
下片“江头月底”三句是写梅花风韵,也是词人自我写照。漫步于江边月下,梅花疏影横斜,清香四溢,是诗境,也是梦境。几句把梅花与词人清绝愁亦绝的况味传出。结尾两句,和前文相呼应,于是词人作自赏之语,冲破了前边凄凉感伤的情调,以“光荣的过去”排遣内心的矛盾。“东皇”意味着梅花虽然没有到开花的时节,然而蒙受着花神眷顾,于是花神让梅花先开放,早早的占用一年最初的芳香。
这篇词中,词人虽做出了一副自负自傲的姿态,然而正如李广罢官后过霸陵自称“故李将军”一样,词人的心情仍是悲凉的。全篇遣词造句,意趣十足,梅话与人难以分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梅花,但其实是借梅花来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坚持。
上片说梅花不像其他花儿那样爱凑热闹("不入少年场"),它静静开放却显得格外冷清。这里用"飘零身世"形容梅花孤零零的状态,"冷淡心肠"是说它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这其实是作者在说自己虽然处境孤独,但保持着自己的品格。
下片写梅花在江边月下的清幽意境。"新诗旧梦"是说看到梅花就想起往事,勾起诗兴。"孤恨清香"四个字特别妙:虽然孤独(孤),带着遗憾(恨),但依然散发着清香。最后两句最有力:就算春风不偏爱梅花("不管"),但梅花却是最早感知春天到来的("先识东皇",东皇指春神)。这是在说:就算不被赏识,我也要坚持做第一个报春的人。
整首词把梅花写得像一位清高又倔强的隐士,其实就是在表达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宁愿孤独,也要保持高洁;就算不被理解,也要坚持自己的道路。语言看似简单,但每个字都透着梅花的冷香和作者的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