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昼公联句

相逢情不厌,惜别意难为(章)。
吾道应无住,前期未可知(昼)。
轻霜凋古木,寒水缩荒陂(章)。
宾雁依沙屿,浮云惨路岐(昼)。
林疏看野迥,岸转觉山移(章)。
寄赏惊摇落,归心叹别离(昼)。
草堂思偃蹇,麈尾去相随(况)。
勿谓光阴远,禅房会一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几位朋友在离别时的联句作品,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交织,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主题:朋友相聚时感情深厚,离别时却难以割舍。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谁都有过和好友分别时既开心又难过的体验。

接下来用"吾道应无住"(我们的追求不该停滞)、"前期未可知"(未来难以预料)等句子,表达了人生充满变数、前路迷茫的感慨。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今天也很常见。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秋景描写烘托离愁:"轻霜凋古木"写秋霜使老树凋零,"寒水缩荒陂"写寒冷让池塘水位下降,"宾雁依沙屿"写大雁在沙洲栖息。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与离别的心情完美契合。

"林疏看野迥,岸转觉山移"两句特别生动:树林稀疏使视野开阔,行船时岸边景物似乎在移动。这既是实景描写,也暗喻人生境遇的变化无常。

结尾处朋友们互相安慰:不要觉得时光漫长,我们终将在禅房再会。最后一句"禅房会一窥"给人希望,暗示着即使分离,精神追求仍能将大家联系在一起。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秋景自然烘托离情,画面感强 2. 情感真挚,从相聚的欢愉到别离的不舍都很真实 3. 在伤感中透出豁达,体现古人"聚散随缘"的人生态度 4. 联句形式展现了朋友间的默契,就像现代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抒情

这种通过景物写心情、在离别中见真情的写法,对现代人表达情感仍有借鉴意义。我们也能学习古人,用身边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