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女休行
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庐。秦氏有好女。自名为女休。
休年十四五。为宗行报仇。左执白杨刃。右据宛鲁矛。
仇家便东南。仆僵秦女休。女休西上山。上山四五里。
关吏呵问女休。女休前置辞。平生为燕王妇。于今为诏狱囚。
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明知杀人当死。兄言怏怏。
弟言无道忧。女休坚词为宗报仇。死不疑。杀人都市中。
徼我都巷西。丞卿罗东向坐。女休凄凄曳梏前。两徒夹我持刀。
刀五尺馀。刀未下。朣胧击鼓赦书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秦女休行》讲的是一个叫女休的年轻女孩为家族复仇的悲壮故事,用直白的叙事展现了她的勇气和悲剧命运。
开篇像电影镜头一样,从城门出发远远指向秦家,直接点出主人公——十五岁的女休。这个年纪本该无忧无虑,她却提着刀枪去报仇。诗中"白杨刃""宛鲁矛"这些兵器名不是炫文采,而是让读者看见一个少女握着不合年龄的凶器,反差感扑面而来。
复仇过程被浓缩成三个动作:发现仇家、击杀仇人、转身上山。没有详细打斗描写,但"仆僵"二字让人仿佛听见仇人倒地的闷响。逃到半山腰被官兵拦截时,女休的辩解令人心酸:她曾是体面的官太太,现在穿着破衣成死囚。最扎心的是她明知杀人偿命,却坚持说"为宗报仇死不疑",这种倔强让死亡都有了仪式感。
刑场描写最有戏剧性。官员排坐,镣铐叮当,两个刽子手按着她,五尺大刀悬在头顶——就在刀将落未落时,远处突然传来赦免的鼓声。这个急刹车式的结尾很妙:既保留了对女休命运的悬念,又用"朣胧"(朦胧)形容鼓声,暗示赦免可能只是她临死前的幻觉。
全诗像用刀刻出来的版画,线条粗犷但力道十足。女休不是传统柔弱的女性形象,她为家族赴死的决绝,甚至最后可能被赦免的转机,都打破了"弱女子"的刻板印象。这种刚烈气质,在今天看来依然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