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彭城石下河水流,河风吹浪愁客舟。
九里山前春草碧,晚帆风雨问黄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徐州》用简洁的画面感,描绘了徐州古城的风物与旅人愁思。

前两句写实景:彭城(徐州古称)的石头城墙下,河水静静流淌,河风卷起浪花拍打客船,仿佛在替漂泊的旅人诉说忧愁。"愁客舟"三个字巧妙地把自然景象和人的情绪联系起来。

后两句转向历史与人文:九里山是楚汉古战场,如今春草茂盛,暗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沧桑感。最后一句镜头拉到风雨中的黄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修建的名胜),"问"字用得极妙,既是旅人寻访古迹,也像在向历史发问。

全诗短短四句,把地理(河、山)、历史(彭城、九里山)、人文(黄楼)串联起来,既有水墨画般的风景,又透露出淡淡的时光易逝、人生漂泊的感慨。最难得的是,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耐人寻味。

殷云霄

殷云霄(1480年―1516年),字近夫,号石川,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人,明代官员、诗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南京工科给事中,政事多务清简。明武宗纳有娠女子马姬,殷云霄偕同官疏谏,以峭直称。殷云霄有志诗文,才情富赡,为“十才子”之一。撰有《石川集》四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