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隐者归罗浮

春山杳杳日迟迟,路入云峰白犬随。两卷素书留贳酒,
一柯樵斧坐看棋。蓬莱道士飞霞履,清远仙人寄好诗。
自此尘寰音信断,山川风月永相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告别尘世、回归山林的悠然生活,充满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开头两句用春日山景营造氛围:山色朦胧,太阳缓缓移动,隐士带着白狗走入云雾缭绕的深山。这里"杳杳"和"迟迟"两个叠词,让人感受到山林的幽静与时光的缓慢流动。

中间四句通过四个生活细节展现隐士的洒脱:用珍藏的书卷换酒喝,带着斧头看人下棋,穿着道士的云霞色鞋子,收到仙人寄来的诗作。这些画面看似随意,却透露出隐士不慕名利、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读书不为功名,劳作不误雅兴,连穿着都带着仙气。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从此与尘世断绝联系,只与山川风月长相厮守。"永相思"三字很妙,不是哀愁的思念,而是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永恒眷恋。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日常的山居片段(遛狗、换酒、看棋)搭配仙气意象(云峰、蓬莱、仙人),把平凡的隐居生活写出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就像用手机拍下采蘑菇的画面却配上了仙侠滤镜,让读者看到:所谓神仙生活,不过是放下执念后的自在逍遥。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