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郎山灵湫神女歌(山顶有公主台遗址。)

海郎山色倚巉岩,山半灵湫映晓岚。
公主旧台余翠岫,神女新祠傍绿潭。
神女婵娟艳瑶彩,霏烟曳月迷年载。
怨入青蛾忆汉宫,魂依白鹤长辽海。
含睇凝情不可亲,乘风飒飒如有人。
虚无琼佩空山雨,杳渺鸾骖绝岛云。
和亲当日悲登陇,遗恨千秋尘澒洞。
宝镜何时别紫阍,玉衣无处寻青冢。
松花柽叶小祠荒,繐帐无人春日长。
鸦翅发垂宫样髻,虎章腰结羽人妆。
香粉长筵醉芳醑,巫女如花下灵语。
踏露时闻石马嘶,腾波自共冰姨舞。
一曲迎神芦管愁,年年赛火海东头。
望乡莫更歌《黄鹤》,红粉魂归塞雨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神秘的海郎山,山顶有古代公主的遗迹,山腰有供奉神女的祠堂。整首诗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历史沧桑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场景描写非常生动。开篇用"巉岩""晓岚"等词勾勒出险峻秀美的山景,半山腰的灵湫(深潭)倒映着晨雾,废弃的公主台与新建的神女祠形成古今对比。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仙境。

第二,神女形象刻画传神。诗人用"婵娟艳瑶彩"描写神女的美貌,说她像烟雾中的月光般朦胧神秘。通过"青蛾(黛眉)忆汉宫""白鹤辽海"等细节,暗示这可能是一位和亲公主的化身,带着对故乡的思念长眠异乡。

第三,历史情感厚重深沉。诗中"和亲""遗恨千秋"等句,道出了古代和亲女子的悲剧命运。结尾处巫女祭祀、芦管哀愁的场景,以及"红粉魂归塞雨秋"的感慨,让整首诗笼罩在一种跨越时空的哀愁之中。

诗人巧妙地将山水、神话、历史融为一体,用细腻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女性,她们的哀愁就像山间的云雾一样,永远萦绕在这片土地上空。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宏大历史相结合的写法,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吴兆骞

(1631—1684)清江南吴江人,字汉槎。吴兆宽弟。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居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求明珠子纳兰性德为之缓颊,旧日文友宋德宜、徐乾学集资纳赎,始得放归,又三年而卒。有《秋笳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