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宋朝老再和陶渊明归去来辞
吾乡说三宋,伯也抱奇伟。
太学三十年,不作举子语。
晚当拜特恩,青衫送还官。
开口论世事,有舌不可扪。
吾皇开寿域,汪濊泽万国。
勉公俯而就,如女有正色。
翻然感际会,千载今一时。
谁欤俾宿留,再和归来辞。
渊明归有田,公归徒四壁。
姑奉祝融祠,胜煮南山石。
公乎未得第,我辈惭登科。
空飧了无补,奈此归来何。
太学三十年,不作举子语。
晚当拜特恩,青衫送还官。
开口论世事,有舌不可扪。
吾皇开寿域,汪濊泽万国。
勉公俯而就,如女有正色。
翻然感际会,千载今一时。
谁欤俾宿留,再和归来辞。
渊明归有田,公归徒四壁。
姑奉祝融祠,胜煮南山石。
公乎未得第,我辈惭登科。
空飧了无补,奈此归来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三宋"的才子,他很有才华但性格耿直。在太学(古代最高学府)待了三十年,却不说讨好考官的话。晚年才得到一个小官职,但他依然敢说真话,议论国家大事。
诗人用对比手法写了两件事: 1. 时代机遇:当朝皇帝广纳贤才("开寿域"),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三宋像高洁的女子一样,不肯随便屈就。 2. 生活境遇:陶渊明辞官回乡有田可种,三宋辞官后却家徒四壁,只能靠祭祀火神(祝融)过日子,比吃野菜(南山石)强些。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自嘲:三宋虽然没考上进士,但我们这些考中的人其实更惭愧——白拿俸禄却对国家没贡献,现在说要"归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全诗亮点在于: - 用"有舌不可扪"形容人敢说真话,舌头像按不住一样 - "如女有正色"比喻坚守原则像端庄女子不轻佻 - 结尾的自嘲发人深省,暗示官场中老实人吃亏的现象
本质上是在赞美清高正直的文人风骨,同时暗讽当时官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