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幽默生动的比喻,讲了一个关于佛法修行的道理。
前两句说佛法修行到了最难突破的阶段("恶剧时"),这时高人"偃溪"笑着拿出袖中的钳子和锤子(象征破除执着的工具)。这里把修行比作工匠活,需要工具来打破障碍。
后两句更妙:如果不让修行者("千云衲"指僧人)自己掌握方法,而是别人帮他打通第一道关卡("打彻头关"),那接下来该问谁要答案呢?意思是修行必须亲身体验,别人不能代劳。
全诗精髓在于:真正的修行要自己下功夫,就像工匠必须亲手操作工具。用生活化的比喻讲深刻哲理,既有趣又发人深省。最精彩的是"笑里袖钳锤"这个画面,把严肃的修行说得如此活泼生动。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