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西湖花港观鱼的生动景象,充满画面感和哲理思考。
前四句用动态的镜头展现春日西湖的生机勃勃:春潮涌动仿佛要拍打到天上,桃花飘落染暖了湖水,柳荫浓密成片。水底荇菜像彩带般微微翻动,水面浮萍间鱼儿跳跃,溅起翠绿的水花。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桃花红、柳荫绿)、触觉(浪暖)和动态感(拍空、翻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后四句转入思考:本该栖息的鹭鸟此刻不见踪影,暗示它们可能被渔具惊扰。诗人由此联想到:这些鱼儿何时能像传说中化龙而去?最后点出深刻矛盾——虽然庄子说观鱼之乐(濠梁之辩的典故),但现实中渔网密布,鱼儿终究难逃被捕命运。
全诗妙在将赏景的愉悦与对生命处境的思考自然结合,用欢快的春景反衬鱼儿生存的危机,提醒人们:所谓"观赏自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对自然的剥夺。这种对生命自由的关怀,让这首写景诗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聂大年
(1402—1456)明江西临川人,字寿卿。宣德末荐授仁和县训导,后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征入翰林,修实录。未几得疾卒。博通经史,工诗,善古文,亦能书,得欧阳询法。有《东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