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核心是苏轼(苏子瞻)听箫独酌的潇洒形象。
前两句"老龙起深夜,来听洞箫声"用"老龙"比喻苏轼,既显其年长阅历,又暗含不凡气度。深夜听箫的举动,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文人雅趣。这里的"洞箫声"不仅是实写音乐,更象征着文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后两句"酒尽客亦醉,满江空月明"通过酒尽人醉、江月空明的画面,传递出双重意境:表面是宴饮结束的实景,深层则暗含苏轼历经沧桑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特别是"空月明"三字,既写月光洒满江面的实景,又暗喻诗人洗净铅华后的澄明心境。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简练的二十个字,既画出具体场景,又通过"龙""箫""醉月"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苏轼豪放中见孤高、洒脱中藏深邃的复杂人格。就像一幅水墨画,留白处比着墨处更耐人寻味。
贡师泰
(1298—1362)元宁国府宣城人,字泰甫,号玩斋。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