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淮口望盱眙
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前往远方任职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前途的迷茫。让我们逐句解析:
1. 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 -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的家乡曾经的历史和地理风貌。诗中提到的“四渎”指的是古代认为的四条大河,而“三荆”可能指的是三条河流或三条山脉,象征着丰富的地理环境。“徙帝”、“封王”则象征着古代帝王曾在此地建都立国,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迹。诗人通过这些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依恋。
2. 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 -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时的景象。诗人眼中的河岸在黄昏时分显得昏暗,海面上弥漫着蜃气(一种海市蜃楼的现象),而潮水的波动似乎随着鸡鸣声而起。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3. 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 - 描述了诗人眼前的河流景象,洲渚与沙滩相连,显得宁静而遥远。河流中的水流汇聚,形成了清澈的景象。诗人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感到一丝慰藉,但同时也暗示着现实的困境和挑战。
4. 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 - “从捧檄”意指接受任命,前往远方任职。而“千里倦悬旌”则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和对这一决定的犹豫,暗示着人生的漂泊不定。
5. 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 - 诗人离开家乡,背对桐柏山,前往更远的地方。途中乘船而行,木兰舟轻快地在江上行驶。这句诗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船行的轻快。
6.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 隐约的小山让人难以辨清道路,广阔的土地上充满了劳碌和艰辛。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感慨。
7. 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坚守,即使身处困境,内心的坚定和清廉依然如寒潭中的清泉,清澈透明。诗人借此勉励自己,即使在艰难时刻也要保持本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故乡的依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理想坚守的阐述。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复杂的心境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