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门寺望文脊山
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画图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石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返,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逝者追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拔出飞鸟上,画图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石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返,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逝者追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宣城文脊山的壮丽景色和山中隐士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开头四句写景:宣城群山环绕,文脊山最为奇特。它高耸入云,连飞鸟都难以逾越,美得连画笔都难以描绘。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山势之高、景色之美。
中间六句讲故事:听说从前有位隐士,抓着藤萝追寻仙人踪迹,最后在这石室中留下形骸,独自披着鹿皮打坐。如今人已远去,只剩山洞空荡荡,仿佛藏着蛟龙。作者侧身行走在烟雾缭绕的山崖间,低头抬头寻找隐士的踪迹。这里通过"幽人"的传说,给山水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四句抒情:逝去的隐士怎能追回?他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万户侯的封爵)。诗人感慨:我们怎能长久困在尘世?真想与这位隐士相逢畅谈。这里用对比手法,将"尘土"般的世俗生活与"迎逢"隐士的理想境界对立起来。
全诗亮点在于: 1. 画面感极强,像放电影一样展现高山、云雾、石室等场景 2. 用传说人物"幽人"作引子,把写景和抒情自然衔接 3. 最后四句像突然想通的感悟,点明"看破红尘"的主题 4. "倾倒相迎逢"这个动作描写特别生动,仿佛看见诗人激动地想与隐士把酒言欢
这就像现代人爬山时,看到美景就拍照发朋友圈,听说山里曾有高人隐居就更感兴趣,最后感叹"好想辞职来这隐居"的心理过程,只不过古人写得更优雅含蓄。
吴季野
吴坰,字季野,宣城人,顺康间布衣,有《梦华子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