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稚湖亭

伏龙山横洲渚地,人如白蘋自生死。
洪崖成道二千年,唯有徐君播青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徐稚的人,他的湖亭建在伏龙山旁的洲渚(水中小块陆地)上。诗人用“人如白蘋自生死”比喻人生像水草一样短暂平凡,大多数人来了又走,默默无闻。但紧接着用对比手法,提到传说中的仙人洪崖虽然活了两千年,却不如徐稚能名留青史。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伏龙山横”的壮阔背景,反衬“白蘋”般脆弱的人生,画面感极强 2. 通过“二千年”与“青史”的对比,说明活得久不如活出价值 3. 最后一句“唯有徐君”突然转折,点明主旨:普通人也能通过高尚品格被历史记住

诗人想表达的是: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徐稚可能只是个普通人,但他的人格魅力(比如诗题中“湖亭”暗示的隐士情怀)让他超越了神仙的长寿,获得了更珍贵的永恒。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