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傍晚的萧瑟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
前四句写景:隔着河岸听到晚钟声,荒坡上几棵寒松孤零零立着。暮色中炊烟升起,小城渐渐暗下来,一弯残月照着远处朦胧重叠的山影。这些画面都透着一股冷清寂寥的味道。
后四句抒情:归巢的鸟儿匆匆飞过,像无根蓬草般的自己却不知该往哪去。想到新年又要长一岁,只能对着铜镜感叹这难熬的寒冬。这里用"宿翼""断蓬"两个比喻,把漂泊无依的感觉写得很生动。
全诗妙在情景交融,寒松、孤城、残月这些景物都不是单纯写景,而是带着诗人的情绪。特别是最后"怨暮冬"三个字,把整首诗积累的孤寂感一下子点破了。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冬日里那种挥之不去的清冷与愁绪。
边元鼎
边元鼎(约公元1165年前后在世)字德举,丰州(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镇)人,状元边贯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后在世。十岁能诗,资禀疏俊,诗文有高意,多有佳句为人传诵,为时辈所不及。与兄元勋、元恕俱有时名,号“三边”。天德三年(1151)进士,以事停铨。世宗即位,张浩表荐供奉翰林,出为邢州幕官。复坐诬累,遂不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