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广州梁有为秀才

孤直惟知不愧天,瓢零无复记流年。
学笔邹鲁已如此,贫甚颜原亦浩然。
乞食隅随持钵老,入城因访跨羊仙。
真人致函扶真道,手付瑶台刻玉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正直穷书生的故事,核心是"人穷志不穷"的精神。

开头两句是书生的自白:我这人做事只求对得起良心(不愧天),漂泊多年早忘了具体时间(无复记流年)。这里用"瓢零"形容自己像飘在水面的葫芦,居无定所。

中间四句用历史名人作对比: - 学问像孔子老家的邹鲁学子一样扎实(学笔邹鲁) - 穷得超过颜回和原宪(孔子最穷的两个学生),但仍有浩然正气 - 跟着化缘和尚讨饭吃(持钵老),进城寻找传说中的骑羊仙人(暗指求仙问道)

最后两句是转折:突然有"真人"(得道高人)送来书信支持他的理想,还赠送了珍贵的玉刻书卷(瑶台刻玉篇)。这里的"扶真道"既指帮助他坚持真理,也暗指修道成仙。

全诗妙在把穷书生的现实困境(乞食、漂泊)和理想追求(修仙、学问)糅合在一起,用"跨羊仙""瑶台"这些神话意象冲淡了苦难色彩,最后给予希望。就像现代人虽然租房打工,但依然坚持写作梦想,突然获得伯乐赏识的感觉。

郑侠

(1041—1119)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京,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久之,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元符七年,再贬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有《西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