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

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未残。夏消江峡满,晴照蜀楼寒。
造境知僧熟,归林认鹤难。会须朝阙去,只有画图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同时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前两句"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未残"用夸张手法写山势之高耸入云,即使到了春天山顶积雪仍未消融。这里"万仞"是虚指,极言山势之高。

中间四句写四季变化中的峨眉山:夏天冰雪融化汇入江峡,晴日照耀下蜀地的楼阁却仍透着寒意。这两句通过气候反差,突出山的高峻。后两句说熟悉山中环境的僧人能在这仙境般的环境中来去自如,而回归山林的仙鹤却难以辨认,暗示修道之人的超然境界。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将来若要去朝廷做官,就只能通过画作来回忆这美景了。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的矛盾心理,既有入世之志,又留恋山林的逍遥。

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将高山景致与人生感悟巧妙结合,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身在红尘,心向山林"的矛盾心境,让现代读者也能产生共鸣。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