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战士的战场经历和坚定决心,用直白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军人的忠诚。
开篇用"青骊马"这个细节立即把读者带入战场——战马不安地踏着步子,战士正奔赴城南战场。随后用"五历""三入"这样具体的数字,生动表现了战士身经百战、多次深入敌阵的惊险经历。
中间四句像快镜头般闪过几个震撼画面:战士的威名让敌方将领胆寒,飞溅的鲜血染红了敌王的战袍。这些画面不用任何修饰语,单靠名词动词的直接碰撞("名慑""血污")就传递出战斗的激烈。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战士并非为功名而战,而是出于对君主的赤诚。但最打动人的是"无功终不归"这个转折——即便可能徒劳无获,也绝不退缩。这种不计得失的执着,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全诗像部微型战争片,没有华丽词藻,只用马蹄声、军阵、血衣等具象元素,就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在血火中依然坚守信念的身影。最朴实的语言,反而道出了最动人的忠诚。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