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诗

诗人陈条柯。
亦有美攘剔。
前修为谁故。
后事资纺绩。
常佩知方诫。
愧微富教益。
浮阳骛嘉月。
艺桑迨闲隙。
疏栏发近郛。
长行达广埸。
旷流始毖泉。
湎涂犹跬迹。
俾此将长成。
慰我海外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种桑诗》是古代诗人陈条柯所写,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种桑养蚕的过程和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诗的开头说,“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意思是诗人在种桑时,就像整理好的东西,非常整洁美丽。接着,“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表明种桑是为了以后能纺成布帛,这是一种对未来的计划与期待。

“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是说诗人常常提醒自己要遵循正道,同时也感叹自己虽然微薄,但也有助于教化和启示他人。这是一种自我反省的精神。

接下来,“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描述了在春天和夏天这些宜人的季节里,诗人利用空闲时间种植桑树。接下来“疏栏发近郛。长行达广埸”,描绘了桑树林从城市的边缘开始,延伸到更广阔的田野上。

“旷流始毖泉。湎涂犹跬迹”意思是随着河流的流淌,桑树林就像是一个个拦住泉水的堤坝,而道路即使弯曲,也同样延伸着,展示了桑树分布的广泛与繁茂。

最后,“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意思是通过这些桑树的生长,诗人感到安慰,因为它们能为远在他乡的人带来衣物,这让他觉得自己的劳动是有意义的。

整首诗通过种桑这一日常活动,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对劳动价值的肯定。这种通过平凡的事物来表达复杂情感的手法,使得这首诗既有生动的形象,又富含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智慧。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