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

襄阳大堤水,出自汉中来。
上经麋子国,下达沔阳隈。
合流为江汉,晴川在其涯。
大堤女儿全胜花,中间合沓万人家。
我年少壮曾来此,丧乱经过空叹嗟。
复闻江汉纪南荒,昭丘弓剑徒埋藏。
楚王宫内纤腰女,景屈公家多国良。
只今弥望东流水,莫为江鱼厌武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湖北襄阳的大堤为背景,通过描绘汉水风光和当地人文,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自然风光描写(前六句) 诗人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汉水的流向:从汉中发源,流经古麋子国遗址,最终在沔阳与其他河流汇合成江汉。晴川阁就矗立在这片水域旁,展现出一幅壮阔的水系图景。

2. 人文记忆重现(中间六句) "大堤女儿全胜花"用比喻手法,形容堤上姑娘们比鲜花还美丽。诗人回忆年轻时来此见到的繁华景象("万人家"),与战乱后再访时的荒凉形成强烈对比。"空叹嗟"三字道尽物是人非的惆怅。

3. 历史沧桑感怀(后八句) 诗人联想到楚国故都纪南城的荒芜,以及楚王宫、屈原故居等历史遗迹的湮没。最后以"东流水"作结,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喻历史长河的不可逆转,劝诫人们不要因贪恋武昌的安逸而忘记历史的教训。

全诗艺术特色: - 时空交织:将地理脉络、历史典故与个人回忆熔于一炉 - 对比手法: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形成强烈反差 - 借景抒情:通过水流意象寄托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 语言质朴:虽用典但解释性强,如"纤腰女"指楚宫舞女,"国良"指屈原等贤臣

诗人通过个人见闻折射出时代变迁,提醒人们:繁华终将消逝,唯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何林

清浙江绍兴人,流寓金陵,号春圃。善山水,兼工写意花卉翎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