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包佶赋得天津桥(第二句缺)
洛阳岁暮作征客,囗囗囗囗囗囗囗。
相望依然一水间,相思已如千年隔。
晴烟霁景满天津,凤阁龙楼映水滨。
岂无朝夕轩车度,其奈相逢非所亲。
巩树甘陵愁远道,他乡一望人堪老。
君报还期在早春,桥边日日看芳草。
相望依然一水间,相思已如千年隔。
晴烟霁景满天津,凤阁龙楼映水滨。
岂无朝夕轩车度,其奈相逢非所亲。
巩树甘陵愁远道,他乡一望人堪老。
君报还期在早春,桥边日日看芳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洛阳岁末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开头两句点明背景:诗人作为漂泊的旅人(征客)在洛阳度过年末,第二句虽残缺,但不难想象是在描述孤独冷清的氛围。随后用"一水之间"的物理距离与"千年之隔"的心理距离形成对比,突出思念之深——明明相隔不远,却感觉像隔了千年那么久。
中间四句写景抒情:天津桥边晴空万里,宫殿楼阁倒映水中,景色虽美却更添愁绪。这里车马川流不息,但遇到的都不是亲人,热闹的街景反而衬托出内心的孤寂。
后四句情感进一步深化:望着故乡的方向(巩树甘陵)愁绪万千,异乡的漂泊让人未老先衰。最后在希望中带着惆怅——听说你早春就能回来,于是我天天在桥边看芳草,既盼春来,又怕等待。芳草既是希望的象征,也暗示着等待的漫长。
全诗妙在: 1. 用美丽景色反衬孤独心境 2. "千年隔"的夸张手法生动表现思念 3. 结尾的"看芳草"细节,把抽象等待写得可见可感 4. 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每个漂泊在外的人都能读懂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滋味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