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碧鲜庵
女慕天下士,游学齐鲁间。
结友去东吴,全身同木兰。
伯也不可认,洁已殉古欢。
信义苟不亏,生死如等闲。
蛱蝶成化衣,双飞绕青山。
舍宅为道院,祝陵至今传。
当年梳妆台,即汉风雨坛。
嵯峨石壁下,遗庵名碧鲜。
春秋荐苹藻,灵响来珊珊。
晴天披石发,恍惚见云鬟。
结友去东吴,全身同木兰。
伯也不可认,洁已殉古欢。
信义苟不亏,生死如等闲。
蛱蝶成化衣,双飞绕青山。
舍宅为道院,祝陵至今传。
当年梳妆台,即汉风雨坛。
嵯峨石壁下,遗庵名碧鲜。
春秋荐苹藻,灵响来珊珊。
晴天披石发,恍惚见云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歌讲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殉情化蝶的经典爱情故事,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她的坚贞与浪漫。
诗歌开头说祝英台虽然是女子,却向往读书人的世界,跑去山东求学。她像花木兰一样隐藏身份,在东吴结识好友(梁山伯)。"伯也不可认"暗示她不能暴露女儿身,只能保持纯洁的友谊。
中间部分赞美她的品格:把信义看得比生死还重。死后化成蝴蝶,与爱人双飞青山。她留下的宅院变成道院,梳妆台变成风雨坛,这些地名至今还在,说明故事代代相传。
最后用景物营造神秘氛围:在陡峭石壁下的碧鲜庵,人们用花草祭祀时,仿佛能听到玉佩声响。晴天看山石上的苔藓,恍惚中还能看见祝英台当年的发髻。这些自然景物都变成了爱情的见证。
全诗把现实地名、自然景观和传说完美融合,既写了祝英台追求理想的勇气,又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最妙的是结尾,让读者在山水之间依然能感受到那段穿越生死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