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一位修行僧人(沙门)的视角,探讨了追求心灵纯净的艰难历程。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矛盾与坚持。
前两句"深心不可染,正道亦难欹"直白地表达了修行者的决心:要保持内心纯净不被世俗污染,坚守正道不偏斜。这里用"染"字生动地描绘了世俗诱惑对心灵的侵蚀。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修行路上的困难。"五欲"指人的各种欲望,"三雅卮"代指美酒,表示要戒除享乐。但即便远离诱惑,内心仍难以平静("依空虑难静"),向善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习善路犹弛")。这里用"弛"字形象地表现了修行之路的漫长曲折。
最后两句"没身竟靡托,单盂讵待赀"最为深刻。僧人意识到终身修行可能无所成就("靡托"),仅靠一个化缘的钵盂("单盂")度日,却仍坚持不依赖物质财富。这种明知可能徒劳却依然坚守的觉悟,展现了真正的修行精神。
全诗的魅力在于真实展现了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浪漫过程,而是充满挣扎的持久战。诗人用"难静""犹弛"等词诚实地描写了修行中的挫折,最后又以"单盂"的朴素形象,凸显了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这种对理想坚守的执着,对现代人面对诱惑时的坚持也有启发意义。
庾肩吾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