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古北口

紫塞秋风紧,凌寒踏晓霜。潦余沙尽白,关外柳先黄。

饮马长城窟,呼鹰古战场。平生登览兴,敢惜鬓毛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古北口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边塞的苍凉与豪情。

开头两句"紫塞秋风紧,凌寒踏晓霜"直接把我们带入了边塞的深秋景象。"紫塞"指长城,秋风吹得很急,诗人冒着寒冷踏着晨霜前行,画面感很强。

三四句"潦余沙尽白,关外柳先黄"继续写景:雨后积水退去,沙地显得特别白;关外的柳树比内地更早变黄。这些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边塞独特的气候特点。

五六句"饮马长城窟,呼鹰古战场"最有气势。诗人在长城下的水洼饮马,在古战场上呼唤猎鹰,这两个动作特别有边塞军旅生活的味道,透着一股豪迈的英雄气概。

最后两句"平生登览兴,敢惜鬓毛苍"是诗人的感慨:我这一生就爱登高望远,哪怕现在头发都花白了,也绝不会因为年纪大了就放弃这个爱好。这种不服老的精神特别打动人。

整首诗就像一幅边塞秋景图,有萧瑟的自然风光,也有豪迈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动作描写,既展现了边塞的苍凉,又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的豪情。最难得的是,虽然写的是边塞题材,但语言很平实,读起来特别有画面感,仿佛能跟着诗人一起看到那片沙白柳黄的关外风光。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0